仙女洞岩溶洞穴
遵义道真仡佬族
阴转小雨20~12°C
渐渐地气温变凉了,冬天也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每一年无尽寒冷的冬天我们终将挨过,因为熬过寒冷的我们就能迎来万物复苏的温暖春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总结的关于今日立冬,立冬有什么风俗活动都有哪些内容吧!
立冬有什么风俗活动:
1、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2、补冬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据常州一些老人回忆,旧时就有补冬的风气,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
3、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4、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5、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年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小结:春夏秋冬倏忽而过,总有人陪伴你经历着冬暖夏凉,一天天的成长,也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独自迎接寒冷的冬天。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元宵节当然是要闹元宵啦,那么,这个元宵节怎么闹呢?首先,吃传统食物,逛花灯这种习俗,是比较普遍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有专属自己的风俗,例如广东一些地方会舞狮等。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各地闹元宵风俗活动盘点。
2022-02-16新一轮冷空气真不是盖的,已经蔓延至华南,而且威力比过年那会儿的还强!据最新预报显示,华南立冬后最强湿冷来袭!目前,广东多地已经发布寒冷预警信号。到底有多冷呢?据悉,广州上一次同期这么冷还是2014年!注意保暖哦。
2022-02-19中国古代先贤观察天象的变化,参照地候的变化,结合物象的变化,最后形成的反映一年气候的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自然界的节律变化,有效指导了当时人们的生活。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02-21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11月7日)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季节的开始。
2024-11-07周末两天(12月7日至8日),受弱冷空气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气温继续下降,江南等地叠加阴雨影响,气温也将下滑,多地最高气温将连创新低,公众需注意添衣保暖。同时,随着冷空气南下,山东半岛将现冷流降雪,局地或现大雪,外出需注意交通安全,谨防能见度降低和道路湿滑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2024-12-07今明两天(12月13至14日),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多地将刷新立冬以来的气温新低。同时,今天我国北方降雪基本结束,明天起南方也将放晴,全国迎来大范围晴或多云天气。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