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洞岩溶洞穴
遵义道真仡佬族
阴转小雨20~12°C
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正可谓是博大精深,我们在清明节要去祭拜祖先为求这一年接下来的时间风调雨顺,我们在中秋节要吃月饼代表团团圆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秋分节气活动有哪些?秋分风俗活动有哪些?
秋分节气风俗活动有哪些:
1.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许多地方的农村有煮汤圆吃的习俗。人们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祸害庄稼。
2.吃秋菜很多地方在秋分时节要吃一种称为“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碧蒿”,这就是“吃秋菜”的民俗。全家人都在秋分一到时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寻找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大小。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有顺口溜这样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无论在哪个季节,人们祈求的都是家宅平安,身壮力健。
3.竖蛋竖蛋活动不但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4.祭目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推崇,随着社会的开放,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一样,未必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很扫兴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到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是中秋节。
5.送秋牛秋分随之便到,这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日“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民间那些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
每到一家更是触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即兴而出,却句句有韵好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小结:其实我们国家的节日之多,也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相聚的理由,毕竟在外打拼的人,一年到头也不知能回家看望家人几次。
今日是惊蛰节气,预计今明两天,冷空气将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并且大部分地区的温度也都不一样,而且华北等地还有雨雪天气,而且降雨方面则是江南地区有阴雨,而像河北中北部、北京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大家外出的时候要注意防范。
2024-03-08在惊蛰节气来临之际,春寒料峭的天气依然肆虐,据气象最新消息,惊蛰节气北京仍将有雨雪天气,最高气温只有2℃,可以说寒意袭人,让人倍感惊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北京的居民们不禁感叹春天的脚步来得如此匆忙。
2024-03-08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昼夜平分,白昼渐长,黑夜渐短,阳光温暖而和煦,这一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分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春分也是春季的“C位”节气。
2024-03-2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11月7日)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季节的开始。
2024-11-07明天(1月5日)就要迎来小寒节气了,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然而,今年小寒节气第一天,全国大部气温将“不合时宜”地升至近期高点。
2025-01-04今天(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北京的气温也会有所回升,不过傍晚至夜间北风将增大,夜间阵风或达5级左右。提醒市民做好防风措施,一早一晚出行需注意添衣保暖。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