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休闲森林
北京市石景山区
多云20~8°C
最新研究显示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热 过去100亿年里平均温度上升了10倍以上
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热!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科学家通过探索分析过去100亿年里宇宙热量变化历史,结果显示,宇宙气体平均温度上升了10倍以上,达到现今的400万华氏度。
研究报告作者、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宇宙学和天体粒子物理学研究员Yi-Kuan Chiang说:“我们最新测量进一步确认了物理学家吉姆·皮伯斯提出的宇宙大尺度结构如何形成的理论。”据悉,皮伯斯于20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宇宙大尺度结构指的是星系和星团的整体模式,其规模超出了单个星系,它是由暗物质和气体的引力坍缩形成的。Yi-Kuan Chiang说:“伴随着宇宙不断进化演变,引力将太空中暗物质和气体吸引在一起,逐渐形成星系和星团,该引力非常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气体遭受冲击并加热,这些发现向科学家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检测宇宙的温度’来记录宇宙结构形成的过程。”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方法估算距离地球较远的气体温度,这意味着所能勘测的气体更久远,之后他们与距离地球较近的宇宙气体进行对比分析,目前研究人员现已证实,由于宇宙结构的引力坍缩,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热,而且这种加热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为了理解宇宙温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研究人员使用普朗克任务和斯隆数字巡天项目收集的光线数据,据了解,欧洲航天局普朗克任务获得了美国宇航局的支持和大力参与,斯隆数字巡天项目从宇宙中收集详细的图像和光谱数据。
他们结合两个任务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测量红移方法(天体物理学家用于估计观察到遥远天体的宇宙年龄)来评估邻近和远离地球的炽热气体距离,“红移”的命名源自光线波长变长,宇宙中距离地球越远的天体,其释放光线波长就越长,科学家称该现象是红移延长效应。
之所以能通过红移效应进行勘测,是因为我们从距离地球较远的天体看到的光线比距离地球较近的天体看到的光线更古老,较远距离天体释放的光线经过更长旅程才能到达我们。基于红移效应观测结果,再结合一种从光线中评估温度的方法,可使研究人员能测量出早期宇宙中气体的平均温度(更远天体周围的气体),并将该结果与地球附近气体的平均温度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距离地球较近天体周围的气体温度大约400万华氏度,这大约是距离地球较远天体周围气体温度的10倍。
Yi-Kuan Chiang说:“宇宙逐渐变暖是由于星系和结构形成的自然过程所致,这与地球变暖无关。”
2023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地震,其中最大的就是2月份土耳其发生的两次强震,一天内连续两次7.8级的强震。2024年元旦节这一天,日本也是发生了大地震,能登半岛7.6级地震。有人担心说,这两年地震如此频繁,还都是大地震来袭,是不是说明地球已经不稳定了,开启了“震动模式”?下面一起来分析分析。
2024-01-06近日,一段上海中心大厦高层结冰的视频在网络上疯,大家也知道中国最高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高耸入云,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然而,这座高楼的顶部,竟然被冰封所覆盖,这让人不禁想起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冰封的世界中。这一景象不仅让人震惊,也让人对自然的力量感到敬畏。
2024-02-2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立即采取行动,以应对地球正在向我们发出的紧急讯号,秘书长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加剧,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地球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2024-06-07人类首次成功探测到了名为“超级地球”的遥远天体,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据初步分析,这颗“超级地球”的重量竟然达到了地球的8倍多,这一数据无疑刷新了我们对类地行星的认知,下面就去了解了解吧!
2024-06-07随着冷空气影响进入尾声,中东部气温将反弹。13日至14日将达到本次回暖过程的气温高点,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累计升幅可超10℃。
2025-01-10未来三天(2月26日至28日),河南大部将持续大回暖,多地气温冲击20℃,仿佛一键穿越至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公众需及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