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园
宜昌市夷陵区晓
晴24~13°C
《自然·天文学》杂志:地球大部分氮或源于内太阳系原行星尘埃盘
地球上的氮是从哪里来的?美国莱斯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氮的原始来源其实“近在眼前”。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1日消息,铁陨石中氮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地球可能不仅从木星轨道以外的外太阳系收集氮,还从内太阳系原行星尘埃盘中收集氮。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氮是一种挥发性元素,像碳、氢和氧一样,使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成为可能。知道其来源不仅有助于研究内太阳系岩质行星如何形成,还为研究原行星盘的动力学提供线索,对研究系外行星的潜在宜居性也意义重大。
有研究表明,现在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要比形成之初近4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在太阳系内部,木星轨道内的温度太高,因此氮和其他挥发性元素无法凝聚成固体,这意味着木星内挥发性元素处于气态。”论文主要作者达曼维尔·格雷沃说。
因为现在的岩质行星(也被称为原行星)的种子,是通过本地尘埃的积累而在内部圆盘中生长的,所以人们曾以为,它们似乎不含氮或其他挥发物,这类物质必须从外太阳系获得。但最新证据清楚地表明,地球上只有一部分氮来自木星以外的外太阳系。
近年来,科学家们分析了陨石中的非挥发性元素,证明太阳系内外的尘埃具有完全不同的同位素组成。
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系形成后大约30万年内,在内部原行星上的尘埃具有明显的氮同位素特征。所有来自内盘的铁陨石所含的氮15同位素浓度较低,而来自外盘的铁陨石则富含氮15。这表明,在最初的几百万年内,原行星盘分为两个储层,外层富含氮15同位素,内层富含的是氮14。从一开始,这些挥发性元素就存在于尘埃盘内,很可能是以难降解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这一发现与目前的认识相反。
据中国科学报:行星形成可能在第I类阶段的更年轻盘状物中进行,那时原恒星还嵌在更大范围的致密气体和尘埃中。仅在过去10年里,人们才观察到最早恒星形成阶段的尘埃盘的详细特性。
2021-07-22外媒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附近的系外行星系统,这些行星的轨道异常有序,但密度却无序。六颗行星中的五颗以一种罕见的有节奏的“舞蹈”绕着恒星旋转,这种舞蹈被称为“共振链”,而行星的类型比平常更加混乱。
2021-07-28据cnBeta: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无云的系外行星,这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在可观测的大气层中没有云雾的类木星行星。该计划被称为WASP-62b,2012年开始首次使用广角行星搜索(WASP)调查探测到的气体巨行星。最近的研究标志着其大气层首次被仔细研究。
2021-11-04地球上,地质灾害是比较多的,其中,地震频发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对此,一些对天文感兴趣的朋友就开始有疑问了,除了地球其他行星会地震吗?其中,火星也会地震吗?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消息,火星是会地震的,而且迄今为止发生过最大的地震是4.2级!一起来了解。
2022-04-28说到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外的另一个宜居星球,大家自然会想到火星,毕竟在科学家的研究下,发生火星有很多适合人类生成的元素。实际上,除了火星之外,太阳系曾经有三个宜居星球!那么,你知道这第三个星球是哪个吗?科学家表示,除了火星这个星球也曾有水流动!
2022-05-18我国天文科学方面又有了新发现!这回是清华大学专业团队发现的,即清华大学发现罕见双星系统!那么,具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呢?据悉,其由两颗互相绕行的中央恒星组成,被气体和尘埃盘包围,并且与中央恒星轨道成一定角度,形成了奇幻的“雾绕双星”。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