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园
宜昌市夷陵区晓
晴24~13°C
天气网讯,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中,一篇关于祝融号的研究成果发布,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那么,祝融号的最新成果是什么呢?据研究内容表示,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存在液态水!那么,祝融号在火星发现液态水意味着什么呢?人类是否可以在火星生存了?一起来了解。
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存在液态水
祝融号发现火星存在液态水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存在液态水吗?答案是肯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近日发表了一项火星存在液态水的研究成果。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
“更重要的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认为,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5月4日,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小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星际移民、理解近代火星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存在液态水,就说明火星可能有适宜生存的环境,乃至存在生命。
过去的研究已证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态水。后来,由于大气层消失,火星气候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极低的气压和水汽含量导致今天火星上液态水难以稳定存在,只能以固态或气态的形式存在。然而,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机械臂上观测到的液滴证明,当前火星高纬度地区夏季可以出现含盐液态水;同时,数值模拟也显示,适合液态水存在的气候条件可以短暂出现在当今火星的某些地方。“但是,气温最高的火星低纬度地区是否存在液态水,至今仍然缺少直接的观测证据。”秦小光说。
2021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该地区位于火星低纬度地区。截至2022年5月休眠,“祝融号”火星车工作了350多个火星日,行程约2000米,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这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秦小光强调。
利用“祝融号”搭载的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和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研究人员对该地区沙丘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物质成分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祝融号”火星气象仪的实测数据和其他火星探测器的地表观测气象数据,研究人员确定,该地区含盐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与降温时发生的降霜或降雪有关。“含盐沙粒能够促使霜雪在低温下融化形成含盐液态水,盐水干燥后,硫酸盐、蛋白石和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会胶结沙粒,形成风沙团粒乃至结壳,结壳进一步干燥会形成龟裂。”秦小光解释,后期的再次降霜降雪,在结壳上又会进一步形成多边形脊和带状水痕等液态水活动痕迹。
在晚亚马逊纪40万年至140万年以来的多次火星地轴大倾角时期,火星水汽从极地冰盖向赤道方向的扩散传输,导致火星低纬度地区多次出现湿润的环境。由此,研究人员提出,火星地轴大倾角时,低纬度地区的低温有助于降霜降雪,进而导致含盐沙丘表面结壳和团粒化,造成沙丘固化并留下液态水的活动痕迹。秦小光表示,这项研究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揭示了在表面温度相对温暖、适宜的低纬度地区,现代火星仍然可以出现潮湿的环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气候演化历史、寻找宜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寻找生命提供了关键线索。
关于祝融号:
祝融号
祝融号火星车搭载了6台科学载荷,包括:
(1)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包括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短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仪(SWIR)和微成像相机。LIBS(240-850nm)用于元素组成分析;SWIR(850-2400nm)用于矿物和岩石的分析和识别;微成像相机(900-1000nm)可以获得探测目标的高空间分辨率图像。
(2)多光谱相机,获取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背景信息,进行空间分析,获得岩石、土壤等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各种白天和黑夜的天空图像,以进行特定的大气、气象和天文研究。
(3)导航地形相机,拍摄广角图片,指导火星车的移动并寻找感兴趣的目标(岩石/土壤等);结合环绕器上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将它们拍摄到的地面图像进行比对,可以校准火星表面的真实情况;为其他科学载荷寻找感兴趣的探测目标或区域。
(4)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探测火星土壤的地下分层和厚度。包含两个通道,低频通道(15-95MHz)可以穿透10-100米的深度(空间分辨率为几米);高频通道(0.45-2.15GHz)可以穿透3-10米的深度(空间分辨率为几厘米)。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随火星车移动,持续收集地下雷达信号,探测地下物质的大小和分布特征,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约束地下分层结构,制约地下水冰和挥发物(如,水合矿物质等)的分布。
(5)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检测火星表面磁场,火星磁场指数以及火星电离层中的电流。其主要优点是可随火星车移动;与环绕器上搭载的磁强计协同观测,将对理解火星内部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火星气象测量仪,用于监测火星表面温度,压力,风场和声音等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在着陆之前,还可以在环火轨道上收集温度和声音数据。
祝融号火星车相较于国外的火星车其移动能力更强大,设计也更复杂。它采用主动悬架,6个车轮均可独立驱动,独立转向。除前进、后退、四轮转向行驶等功能外,还具备蟹行运动能力,用于灵活避障以及大角度爬坡。更强大的功能还包括车体升降(在火星极端环境表面可以利用车体升降摆脱沉陷)、尺蠖运动(配合车体升降,在松软地形上前进或后退)和抬轮排故(遇到车轮故障的情况,通过质心位置调整及夹角与离合的配合,将故障车轮抬离地面,继续行驶)。
在地球上,一般初夏时节的气温是比较高的,但在火星上就不同了。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相关人员介绍:火星的春夏时节只有零下十几度,而测到最大的风速是10米每秒,基本上保持一个微风的状态。相关人员还表示,火星也有四季,目前处于春夏交替时节。
2021-08-21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洲冰核深处发现了一种常见的火星矿物。这一发现表明,这种被称为黄钾铁矾的易碎黄褐色物质是在地球和火星上以相同的方式锻造而成的——来自远古冰层中的灰尘。这也揭示了冰川对火星的重要性,研究人员认为,冰川不仅雕刻了山谷,还帮助创造了构成火星的物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1-11-04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于2020年年初发射,任务是研究太阳,但它在业余时间也在进行一些“观光”活动。
2021-12-21在很早之前,人类就已经在说移民到火星了,但直到目前,人类还没有真正上去过。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估计上火星的愿望应该会实现。近日,据外媒消息,美国计划204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相关人员表示,计划2040年人类可以在火星上行走。那么,火星真的适合人类居住吗?一起来了解。
2022-03-3015日,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周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具体时间是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着陆地点是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如今祝融号已经在火星上度过一年,据官方数据显示,祝融号已累计行驶近2千米!
2022-05-17火星是类地星球之一,地球上有的一些现象,火星上也有,例如极光。那么,火星上极光和地球上极光的成因相同吗?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极光和磁场有一定关系,但是火星上并没有这样的磁场。到底火星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竟然和太阳风有一定关系?
2022-05-23